• 首 页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活动剪影
  • 图片资料
  • 捐赠信息
  • 寄语母校
  • 校史资料
  • 校友会
  • 基金会
  • 学校生存在敌人势力之空隙中——李 瞻

     
    时间: 2016-05-10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简介

    李瞻,寿光中学十五联中时期初中1级学生。新闻教育专家,亚洲新闻教育的创始人。退休前任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校生存在敌人势力之空隙中

    节选自李瞻《大时代见证:万里孤鸿》

    孙家庄战役脱险后(此前已在部队医院服役),乘月色朦胧,溜回家中探亲。父母见面,又奇又喜!并告知寿光中学将于明年2月在我村复校。我对求学有强烈愿望,故在家停留一天后,第二天晚上即返回医院向张院长报告,张院长爱护青年,认为青年读书重要,同意我的复学。

    一、东斟灌中学

    19402月,寿光中学在东斟灌复校,仅两间房舍,一间为教室,同学只有18人,从初中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一间为办公室,仅孙卓如、崔兰庭与籍统绪三位老师。当时日军仍时常“清乡”,致学校一天常有数次报警。每有报警,师生即尽速疏散至庙宇、树林或其它隐蔽地带,为适应战时生活,疏散时每人均带有图板与小板凳,时间稍久,即就地读书,即所谓“逃难不忘读书,读书不忘逃难”。这是战时的特殊教育,可能也是最小的战时中学。

    二、西斟灌中学

    同年夏,学校移往西斟灌,仍两间房舍,没有学校名牌,没有图书设备,仍是以前的三位老师,上课没有课本,均用油印讲义。与前不同者,学生增至30多人,并时有省府高级官员来校演讲,勉励我们用功读书,抗日救国。

    三、省立l5联中留吕分校

    1941年春,寿光设立山东省立第l5联合中学,为缩小目标,降低伤亡危险,计有6个分校,分校于日军驻扎据点之空隙中。本人转入留吕中学分校,除老师与学生人数稍有增加外,其他条件,似乎没有改变。

    当年可能因为日本的“南下政策”(占领菲、泰、马、星、印尼、缅等国),与准备发动珍珠港的突袭战争,将地方占领区的日军大量调走。同时由于游击队的“除奸运动”成功,亦迫使汉奸伪军由效忠日军而改变协助游击队。因之日军“清乡运动”随之停止,仅坚守据点,而不敢外出。游击队则迅速成长茁壮,由便衣改穿制服,将司令部设于尚家庄,将邻村之垒村、孙云梓,建设为犄角之势之永久性根据地。学校机构均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圆旗,社会突然呈现一片太平景象。

    四、山东省立第15联合中学

    局势缓和后,山东省立第15联合中学,将校本部设于寿光东乡寒桥,将留吕中学并入,但于西、南乡区,仍设两个分校。

    校本部系新建校舍,校园广阔,教室为一排平房,另有行政办公房舍。校长为刘怡曾先生,北大毕业,教育家,原为山东高密中学校长。全校共有5个班级,本人为中一级,属最高年级,即三年级一班。每个年级有两班,每班约60-70人,共有学生650多人。没有宿舍,同学们分散住附近村庄民宅。在我就读的五个中学中,这是第一个有固定校舍的中学,觉得十分新鲜。

     

    该校因新创,虽有新校舍,然仍无图书设备,但与上述几个中学一样,师资阵容却极坚强,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北大、清华与北师大毕业。教学认真,教材准确充实。不仅国文、英文要求背诵,历史、地理几乎也要求能背诵。特别是教国文的田尊五老师,系北大毕业,要求每星期一篇作文,不能打草稿,而且每学期要背诵50篇国文。他说:“背诵唐诗三百诗,不会作诗也会溜”。学期考试成绩,作文与背诵各占一半。田老师教学认真,印象深刻,终生受益无穷。

     

    上一篇: 《张象济先生访谈录》节选——张象济
    下一篇: 关于寿光中学的建校时间问题给领导、老师和校友的一封信
    寿光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14 www.sgzx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1005224号
    地址:山东省寿光市文圣东街827号 联系方式:TEL:0536-562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