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活动剪影
  • 图片资料
  • 捐赠信息
  • 寄语母校
  • 校史资料
  • 校友会
  • 基金会
  • 中学生活的苦与甜——任竹祥

     
    时间: 2016-05-10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简介

    任竹祥,寿光中学初中522班、高中12班学生。退休前任胜利油田测井公司技校校长,高级讲师。

     

    中学生活的苦与甜

     

    任竹祥

     

    自从1952年进入母校——寿光中学到现在,整整54年了,但母校仍是让我思牵梦绕的地方。有时一闭眼睛,母校校长、老师和同学们的音容笑貌历历如在眼前。校友相见,思念母校的话永远说不完。最近母校《致广大校友的一封

    信》,更使我浮想连翩,夜不能寐。我的思绪又回到了50多年前。

    我从l9529月至l9587月,连续6年在母校读初中、高中。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农村还比较贫困,农民的吃饭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那时农民没有挣钱的门路,实在急着用钱,只有卖掉本来就不充足、指望养家糊口的口粮。“一分钱难到英雄好汉”这话一点也不假。

    尽管困难重重,翻身后的农民还是渴望自己的孩子上学读书。由于党和政府采取了向贫困学生发助学金、减免学杂费、在校就医不要钱等措施,才使许多像我一样生在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上了中学。

    虽然勉强进了中学的大门,由于家庭贫困,我们在生活中还是遇到过一些困难。所谓生活,不外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在这四个方面,似乎“行"最容易解决,我们就从说起吧。一提到“行,会使人很自然地想到,好腿好胳膊的,走点路怕什么。再说“雨后的道"是寒桥的一大优势,走路更不会成为问题。但实际情况并不像人们相象的那样简单。例如,有的学生离学校几十上百里,他们享受不到“雨后好道"的待遇;家住寿光北部、弥河以西的学生,来回都要过河;上初中时学生自带粮米,主食由学校统一制作。而吃的菜可以入伙,也可以自己从家里带。为了省每月1元左右的“菜金",许多同学从家里带咸菜。这样,在雨后通往学校的路上,会出现这样的一幅图画:一群群十几岁的男孩、女孩,人人肩上扛着粮米袋子,有的手里提着现在快要成为文物的“兔子头"咸菜罐子,在泥泞的道路上踯躅前行。面对此情此景,你是否也会发出“不容易啊"的感慨!。而更不容易的还在后面:这一行人好不容易来到孙云子村头的弥河渡口,只见女同学直奔渡船,而男同学连想也没想,立即下河,淌水而过。如果你稍微留意,便会发现,男同学很少有坐船过河的。即便河里涨大水,有的同学宁愿多走十几里绕道张建桥也不肯坐船。为什么?还是一个让人痛恨又让人离不开的“钱”字在作怪。因为坐船来回要交l角钱。在当时1角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们知道,老母亲在灯下熬几个夜晚纺线得到的手工费还不到1角钱。多走十几里路,也是为了省下船钱。多走十几里路他们办到,而要让他去挣l分钱,却是难上加难。

    为了省钱,出再远的门也是步行:到青州查体步行;到潍坊参观步行;就连参加高考这样人生少有的重大活动,也是步行去潍坊。其实从寿光到青州、到潍坊车费不到l元,但同学们想到自己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挣不到几十元,谁能忍心拿他们的血汗钱去坐汽车。

    在最容易解决的行的方面尚且遇到这样多的困难,在衣食住方面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限于篇幅不再列举。

    以上几例写出了中学的苦,而",只是现在的感觉,当时大家并不觉得苦,反而觉得“甜"。因为大家清楚,我们是时代的骄子,是同龄人中最大的受惠者。全县七、八十万人中,能升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高中的本县子弟不足70(高一级招收84人,其中潍县、临朐、安丘共考入15)

    这是最大的幸福与欢乐。生活中虽然经受过艰苦和磨练,但比起父兄和同龄伙伴来,我们要幸运的多。

    学校除抓好教学外,还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星期六晚上是最欢乐的时刻,几乎每周六都开文娱晚会,故事、笑话、谜语、歌舞花样繁多,欢声笑语接连不断。老师们也经常深入各班,有的来段乐器独奏,有的来段京剧或地方戏清唱。姜士铨老师悠扬悦耳的胡琴声不时从各个教室里传出;郝荆门老师的笑话,常使人捧腹大笑。这些活动既活跃了生活,又增进了师生和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每学期学校还要举行文娱晚会,演出的节日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如51级排演的话剧《龙须沟》在县城公演,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张奇文同学把程疯子演得活灵活现,至今许多校友还记得他在剧中的一段台词:清泥点儿,蓝大褂儿,看来好象一幅画儿”。

    母校对体育活动十分重视,特别是1954年推行劳卫制"以后,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空前高涨,为了达标,有的同学晚自习后再跑上几圈,上床后做几个俯卧撑或仰卧起坐。

    学校经常举行一些有趣的体育比赛,最受人欢迎的是篮球赛。每次比赛观众都人山人海,大家都为自己的喜欢的球队和运动员加油鼓劲。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是全校盛大的节日。为集体争得荣誉的运动员,会受到英雄般的欢迎。现在校友相聚,对母校考上名牌大学同学的名字可能叫不上来,可是对当年叱咤风云的运动员,却能如数家珍般地报出名字来:篮球高手、长跑名将赵洪太;跳高健将赵玉才(破过地区记录)、地区运动会女子铁饼冠军杨秀兰等。那时没有追星族”这一称呼,但当年人们对体育明星的喜爱不亚于现在的追星族。赵洪太同学溺水身亡后,送他抬棺、扶棺、送葬的人排成长队,人们送了一程又一程,有的一直送到墓地。充分表达了人们对这位体育健儿的惋惜和怀念。

    学生时代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有苦也有甜,而且苦中有甜,甜大于苦。大家都懂得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所以有苦不觉苦,自觉找苦吃。总之,那时,每天我们都是生活在幸福和欢乐之中。

    我怀念母校,怀念在母校生活的每一天。

     

    上一篇: 对我教学生涯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赵泽福
    下一篇: 回忆刘和亭先生——刘钊修
    寿光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14 www.sgzx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1005224号
    地址:山东省寿光市文圣东街827号 联系方式:TEL:0536-562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