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初中母校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寿光中学的全体校友们:
大家好!我是1946年秋考入寿光中学偏级生三年级班的,1947年秋毕业。当我接到母校校友联谊会办公室《致广大校友的一封信》后,心里非常激动,思绪万千。母校经过七十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对新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并表示热烈祝贺。
我离开母校已经有六十多个年头了,但对当时在校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现对记忆中的有关情况事记述如下:
一、山东省立寿光中学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办的,学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终生难忘。
1946年秋,学校在寿光县青邱村开学。当时学校仅仅招收偏级生一、二、三年级三个班,学校无教室,师生无宿舍,就餐无餐厅,校舍都是借用民房,冬天也在院子里吃饭。1947年春节后,学校搬到昌乐县北关火车站西头铁路南边的一个油房内,但学校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仍未有大的改变,学校的生活是艰苦的。
二、学校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关心的,要求是严格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苦口婆心的。我记得我班毕业考试开始那天,我们住在昌乐城北三里村的几个同学,认为毕业考试了,思想可以放松一下了,早上没有及时到校参加“朝会”(当时学校规定每早都召开朝会,朝会有校长主持,有三项内容,一是升国旗,二是领着背诵总理遗嘱,三是讲一个故事。但饭后到校参加毕业考试时,学校却不准入场了。其他同学入场考试后,叫我们几个同学在场外罚站,经过学校的耐心教育和严肃批评,我们认错后,赵老师又向校长给讲情,毕业考试晚进场15分钟。学校的严格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有一天“朝会”上,校长讲了一个故事,至今仍有着深刻的记忆。这一天讲的故事是有一个贪污成性、死不悔改的人,由于他罪恶深重,阎王爷叫他死,并说下辈子不准再托生人了,叫他托生个狗。此人听了很不满意,并向阎王爷讲价说:下辈子叫我托生个狗,我也要托生个母狗。阎王爷听了十分奇怪,就问他为何要托生个母狗。那人回答说:“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所以我要托生个母狗。原来他将“勿”字误认为“母”字,将“苟”字误认为“狗”字了。
四、我们毕业考试,语文的作文题目是“有志者事竟成”。在考试之前,刘玉轩老师首先把这个成语的来历讲了一遍,然后我们开始写作。我个人认为,这是学校对我们的最后要求和嘱托。
五、毕业时,母校送给了我们一个纪念章,上面写着“真良”二字。纪念章是三角形的,蓝地,黄色的字和边,背面可能印的是当时寿光县教育科长和学校教导主任的名字。学校是希望我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要真诚做人,茁壮成长。
六、当时学校的校长叫田尊五,主任周伯堂,我们的老师是崔世泽,语文老师是刘玉轩,刘老师很善良,他在给我们上课时曾经说:“将来我们生活好了,我们可以常喝香油,每天吃两个鸡蛋,这可能是当时人们的最高希望。其他还有教语文的桑梓岗老师、教数学的刘树桢老师,教音乐和图画的宋品三老师、教地理的赵仪亭老师。
七、学校的招生、毕业都是很正规的。学校招生时,先是散发招生广告,严格报名考试,最后发榜,公布录取。三年级毕业时,学校组织的毕业考试,也很认真、严肃。毕业证书也很正规,还印发同学录,赠送纪念章。
八、在青邱村时,校舍和学生住宿都是民房。在昌乐北关火车站西头铁路南边的校舍,有几间南屋,我们就在南屋里上课,还有几间北屋,是其它班级上课的教室和老师办公用房。西屋是几间敞棚,我们班毕业考试时就在那里。我们在校时,学校要我们每人都要有马扎子和图板。在昌乐期间,学生上课集中在前面所说的独立的院子里,学生则是分散多个村居住。我们都是每个星期六下午回家,星期日下午回校带回一周的饭和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