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时处战乱,学校档案散失无存,经费收支情况无从查考。又加当时通货膨胀,市场交易货币和粮食并用,现在更难调查清楚。仅据省存档案,十五联中与教育厅来往部分电文记载,了解当时经费概况。根据电文分析,记载的所有数字,全系校本部和七处分校的综合数字,并分为十五联中和寿光乡师两校。这是由于十五联中在省厅分为两校备案的缘故。学校历年向省厅电报经费支出数字如下:

又据“山东省教育厅造送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度中等教育费支出概算书”中记载为:

校内经费各项支出,据省存档案“教育厅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四月四日电教育部款高字378号”电文记载:
三十一年度(1942年度):
高中、师范每班月支定570元;
初中、简师每班月支定490元;
薪工约占经费总额百分之八十;
办公购置占经费总额百分之二十。
三十二年度(1943年度)
高中、师范每班月支定675元;
初中、简师每班月支定595元;
薪工占总额百分之七十,办公购置占百分之三十。
三十三年度(1944年度):
高中、师范每班月支定l200元;
初中、简师每班月支定l050元;
薪工占总额百分之六十,办公购置占百分之四十。
另据省档教育厅电十五联中及寿光师范的电文记载,规定民国三十三年度(1944年度)各项支出为:
1、高中、后师每班月按l200元,初中、简师每班月按1050元,十五联中全年预算数300720元,寿光师范全年预算数80640元,冬炭费每班按240元。
2、俸给费:校长月支220元,班职教员照上年度支给公粮由地方每人每月拨麦子150斤。
3、办公购置费不得超过百分之五十。
4、添学术研究费一项,占百分之五。
5、特别费:校长月支百元及其他占百分之一。
6、保留费:占百分之二十。
同时并另附给校长任世震的电文指出:“非经呈准,不得动支。”
按来往电文规定,每年各班虽均有冬炭费支出,但办学五年来,各班教室内从无取暖设备,学生在教室内完全处在“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的环境下上课。有时学生冻得不支,跺脚取暖,还要受到老师的严厉斥责甚至招来全班集体罚站的惩罚。
当时学校的经费来源,除收缴学生的学杂费外,主要依靠当地政府拨给。因时处乱世,环境多变等原因,学校各项经费虽有定额,但经常处于经费拮据状态。其经济状况,正如《王望分校同学录》序言中记述的那样:“两载之内(指1941-1943),艰苦备尝,如校中经费之拮据,学校教材之缺乏,加之民生凋敝,敌寇摧残,随时可使学校瓦解冰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