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立国之本,世界文明各国莫不以提倡教育为急务。我国自民国成立以来,兴建学校亦不遗余力。慨自七七事变,倭寇逞凶,兽兵所至,不仅民众受其涂炭,而文化建设辄亦荡然无存。我寿光赖十四区行政专员兼保安十五旅旅长张公景月、县长慈公绍唐领导抗战,在侯镇、台头、蔡家栏子、茅陀、南庄、杨家尧河、上口大小数役歼敌以千计。二十九年四月十五日,王望之旅二十七团三营刘营长寿山躬率所部健儿与敌血战昼夜,敌人伤亡犹为惨重。自是以还,境内虽有敌人据点十多处,然皆不敢越楼穴寸步,是以得以安堵。是年秋,慈公奉令推行新县制,各乡建筑中小学校,实施战时教育,民众抗战情绪益形紧张。三十年春,省府委刘和亭先生创办十五联中,张、慈二公拨发巨款在寒桥建筑校舍,是时刘营长驻防三区与田区长子言,倡议建筑十五联中分校,乃组织建筑委员会在王望购买校址,鸠工庀材,于五月初旬奠基兴工,建筑费除县府津贴及庙产所值,悉由父老捐助,并由附近各乡出夫,需费凡二十余万元,历时凡年有七月而工程始克竣,计平房百二十楹、楼房九楹、校门一座,校园宏阔,校舍显敞,校貌巍然。分校主任董巽初先生主持校务,教职员凡十余人,学生凡三百余人,集一时之盛。建筑落成,适余滥竽执教是校,遂将建筑经过及其时代背景略述梗概,寿诸贞珉庶俊之负笈来学者流览斯文,念及当时十五旅将士之浴血抗战,县府之拨款津贴,刘营长、田区长之热心提倡,建筑委员会之惨淡经营,诸父老之慷慨输捐,众昆弟之踊跃出夫,将益知自勉焉。
刘步唐书丹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一月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