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概况
进入新世纪,学校以“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办学条件现代化”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实现了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的双丰收。
2001年始,学校全力落实“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的质量管理观,实现了学校管理的制度化、人性化。在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机制,严格管理落实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五制改革,调整分配机制,加大奖惩力度,提高职工待遇,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为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发展,学校又将“教学设施现代化工程”摆上了工作日程,经过多方努力,至2003年实现了教师人手一机,多媒体、投影仪进教室,数字化校园建设率先达标。
2004年,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实现了全面优化。在治校方略上加强了内涵发展与师生潜能的调动和挖掘,落实了“为学生一生奠基,对学生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宗旨,树立“以规范管理求教育质量,以教育质量求社会效益,以社会效益求学校发展”的兴校之路,倡导“面向全体抓基础,面向基础抓训练,强化训练提能力”、“宽基础,厚底子,宽泛扎实,厚积而薄发”的教学思想和“明理、严格、激励、疏导”的学生管理理念。一手抓教学质量,一手抓学校发展,各方面工作都实现了大跨跃。
在师资建设上紧紧围绕业务和师德两个重点,坚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实践中提高”的业务培养原则和“教育引导与奖惩约束并重”的师德锻造原则,落实“脱胎工程、壮骨工程、富脑工程、维生工程”四项工程。努力构建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搭建骨干教师拔尖的舞台,提高教师自身的造血功能,激活教师群体的生命活力,锻造了一支道德、业务双优的师资群体:2004至2007年,先后有29名老师荣获潍坊市教学成果奖,12名老师荣获潍坊市教学能手称号。目前,全校250名在岗职工中具有寿光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的达到了50%以上。
在学生管理上完善并落实了“亲情教育、科学管理,全面育人”的系列工程,促成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即突出以人为本,落实“明理、严格、激励、疏导”的教育原则,尽心、尽理、尽情地开展细致、深入的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让学生始终沐浴在关爱的阳光和真情的世界里;建设人文校园,深化校园文明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把校园建成文明之源,建立起良好的校园人文生态,让学生始终生活在文明向上的氛围里;强化自主管理,注重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引导与培养,让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得到锻炼、加强体会,提高能力,实现发展提高;落实爱生工程,关注生活细节、关心身心发展,关爱困难学生,让学生生活舒适,身心健康,学习愉快;加强亲情教育,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知情、知理、知恩,唤起学生内在的奋斗激情;实施心灵碰撞,多方征集学生意见、建议,加强学校、老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一切工作为学生着想,努力解决学生之急、之难,为学生做实事,做好事。
在教育教学上坚持实践“为学生一生奠基、对学生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教学管理精雕细刻,课堂教学精益求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4、2005、2006高考本科上线率分别列潍坊市80多所高中第一、第五和第二名,学校也因此连续三年荣获潍坊市教学成果集体奖。2007年高考应届理科重点、文理军检线本科上线率全市第一;囊括全市应届理科冠亚军,4人进前10名,考入清华、北大、香港城市大学各1人,156人考入全国百所名校。
2004年8月,原寿光市第四中学师生整体合入,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新的教育形势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机会。在此背景下,学校于2005年1月开始启动校园南扩工程。整体规划从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办学理念和构建人文校园的教育思想出发,从南向北依次划分为运动区、教学区和生活区。包括2座教学楼、1座综合办公楼、6000座餐厅和3座教师公寓楼,楼房总建筑面积37600多平方米以及400米高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和篮排球场地的扩建工程现已完成。一所运动、教学、生活三区区划合理,教学、办公、住宿、就餐条件全市一流,能轻松满足100个教学班5400名学生需要的高标准、人性化、历史底蕴与时代气息相辅相承的现代化高中已基本建成。
目前,学校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87600多平方米,教职工269人,在校学生3500人。并已发展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潍坊市教育局直接调度的重点高中,是潍坊市鸿启奖学金先进单位、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公民道德建设示范点,是全国、省、市多个重点教育实验课题的重点实验基地。
详细内容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