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活动剪影
  • 图片资料
  • 捐赠信息
  • 寄语母校
  • 校史资料
  • 校友会
  • 基金会
  • 对父亲刘和亭往事的回忆——石?磊

     
    时间: 2010-05-09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简介

    石磊,原名刘冠文,寿光中学十五联中时期初中1级学生。中国当代国际关系专家、教育家,曾任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父亲刘和亭往事的回忆

     

    摘自《石磊文集》(略有改动)

     

    1939年下半年,父亲送我到北洛乡王家庄(现属古城街道)高小上学,住在邻村贾庄二外祖父家。这个期间,父亲任县教育科长,常来贾庄、王家庄一带,与以王家庄高小为中心的王次馨、王桐轩、王颉云、王秀升、张树梅等先生商量筹办中学事宜。l94034月间在贾庄成立了寿光中学,由父亲任校长,招收了一个初中班(中一级一班)40余人,其中半数以上是王家庄高小应届毕业生。我就是这时从王家庄高小毕业,考入寿光中学中一级的。

    在抗日烽火中,日寇碉堡林立,封锁包围的艰苦环境中成立寿光中学,是寿光教育史上一件大事,对我们这些农村青少年的人生征途更是一件带转折性的大事。

    寿光县中的创建历尽艰辛,父亲为此也确是煞费苦心。之所以选择贾庄、王家庄一带作为建校初期校本部所在地,是经过反复考虑衡量得失后决定的。这两个村庄位于敌人据点与张景月部驻地之间缓冲地区和夹缝之间,村小人少,双方军事对峙中都不把它放在眼中,反而易于安全存在;该二村读书风气甚盛,文化水平较高,抗战前知识分子多达数十人,其中多人在青岛从事教育工作,当时又有所高小,应届毕业生可以保证中学生源;贾庄是父亲外祖父家所在之地,王家庄及北洛乡又有不少大学同学和教育界朋友,可就近解决师资问题。总之在当时具体环境中,这里具有地利、人和等有利条件。同时又按照分散办学的原则成立斟灌分校,招收了中一级二班,成立了李家南邵分校,招收了中二级。l941年春在贾庄校本部又招收了中三级及简师一个班,规模日益扩大。夏天,父亲又长途跋涉,过日寇封锁线,到鲁南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报告学校情况,争取寿光中学升格为山东省立第十五联合中学。接着于1941年在弥河东岸寒桥镇与寺西村之间的永庆寺旧址建立了十五联中寒桥校本部。1943年初开始设立高中部,并拥有留吕(原斟灌分校迁来)、王望、三官庙、王望、李家南邵、二黄庄等多处分校,前后学生百余个班次,六千余人。

    关于十五联中艰苦创建和惨淡经营的历史,海峡两岸校友已有不少文章论及。可喜的是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历史地肯十五联中在家乡和山东教育史上的作用,肯定刘和亭等前辈师长出自抗日报国之志,发自爱护青年之心,在日寇铁蹄践踏的艰苦环境中,在地方爱国有识之士的支持下,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创建了寿光中学和十五联中的贡献。他们含辛茹苦,辛勤办学,严谨治校,耐心教育,循循善诱,使寿光农村一代青年受到抗日救亡的教育,唤起了民族意识和爱国热忱;使一代学子比较牢固地掌握了基本文化科学知识,为今后走上人生征途打下了基础。当然应当用历史主义观点来看待十五联中的历史。学校、师长和同学在当时的条件下都避免不了历史局限性的影响;但是只要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对家乡做过有益的事,就会受到国家、人民和家乡父老的肯定和赞扬,十五联中建校五十周年隆重集会纪念及刘和亭、林一生教育基金会的建立就生动地体现了这个精神。

    父亲对创办和建设十五联中是倾注了全部精力和心血的,他负责学校全面领导,还亲自给高年级授课,经常给全校师作报告;进行抗日救亡教育。他除在校本部(先在贾庄,后迁寒桥)主持校政外,还经常穿过日寇封锁线,到分布全县的各分校检查工作,解决问题。工作十分繁忙。更重要的是还要为全校师生安全操心。当时寿光全境被日寇据点、碉堡封锁分割,又经常扫荡,使学校经常被迫停课,疏散。在日寇扫荡中不断有师生牺牲或被捕。教导主任李润亭和刘玉轩老师都曾在扫荡中被捕,受尽折磨,几经周折才侥幸脱险。中一级学生李建斌、李三重等被日寇抓去东北当了劳工,生死不明。

    父亲还积极从事抗日宣传。经常在《民声日报》上撰文揭露日寇暴行。我记得父亲有篇长文从历史上系统揭露西方列强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感情激昂,材料翔实,广大读者深受教育。有段时间,我母亲及弟弟仍住在公孙庄友人处。有时父亲带我去看母亲,绕过日本封锁线,并绕过寿光县城近郊。途中城墙历历可见,日寇碉堡和太阳旗压得我们喘不气来,激起我们满腔悲愤。父亲这时就边走边向我进行抗日爱教育,我曾写过一篇散文《县城》,描写此时情景(载《民声日报》l940年文艺副刊),算是我的处女作。

    父亲办学不仅面临日寇侵略威胁和经常的敌情骚扰,而且还不时遭到地方某些势力的忌恨和冷枪暗箭的袭击。

    1941年在贾庄校本部连续发生两起教师被暗杀事件。

    首遭毒手的是王桐轩老师。l941年春节除夕,一批歹徒闯进王老师家门将他乱枪打死。这一凶讯在乡里及学校都引起了很大震动。综合当时师生议论及父亲对家人谈及,认为此事原因在于王桐轩是拥戴郭鸿三筹建寿光县政府的重要成员之一。传说郭上任前曾住在王桐轩家中。张、慈排挤郭,掌握地方大权后一直对拥郭另眼看待,必欲除之而后快。故当时普遍认为王是地方当局派人枪杀的。枪杀王桐轩既是铲除政敌的需要,又有杀鸡给猴看的作用,以威慑政治上反对派和对其统治不满的知识分子。父亲当时曾对家人讲,他怀疑此事矛头也有针对他之意。

    接着李润亭老师又被陷害。1941年冬夜李老师突然失踪,学校、家中派人寻找数日,毫无消息。后来在贾庄村外废井中发现李老师的遗体。打捞时我们不少同学都在现场,李老师是被人杀害后推下井中的。当时师生中议论李老师是地方当局派人暗害的。分析主要原因是:一、李的哥哥李伯衡及一些亲属都参加了八路军,此点深为当局怀疑;二、李老师为人刚直不阿,有时在课堂上批评当局、抨击时弊,对消极抗战、腐败黑暗现象时常流露不满,引起当局忌恨。

    两位教师的被害,对父亲的刺激很大。他当时认为,王、李是他创建十五联中的主要助手,杀害二人实有架空和威胁他之意。杀害二人的理由,完全可以作为整治他的借口,此后,父亲曾产生过去后方的念头,但又担心当局不予放行,勉强要走安全会有危险。但上述干扰并未影响父亲全力办学。校本部迁寒桥后,规模日大,多方面工作也更有起色。邻县学生纷纷前来就学,许多在济南、青岛日占区任教的老师也陆续来参加抗日教育。在抗日烽火中,朗朗读书声遍及寿光平原、弥河两岸,连山东省府要员视察学校时都认为是敌后教育之奇迹,可与天津南开相媲美。

    但父亲的作为毕竟不为当局某些势力所容,抗日教育的抱负终于遭受挫折。先则1942年秋某日,县里某要员突然到校。以某个班级老师请假学生自习为由,不分青红皂白,对学校工作横加指责。接着又授意父亲自动辞去校长职务,调县府任秘书,理由是父亲用人圈子太小,不利于广泛团结各方人士。消息传出,群众激愤,为挽留校长,爆发了十五联中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学潮”。寒桥校本部学生对调动校长,强烈不满,一致认为刘校长办学有方,成绩显著,学识渊博,爱护青年,堪为学子楷模,多年含辛茹苦,惨淡经营,学校始初具规模,正面临提高发展之际,不应调走刘校长。学生要求,当局不允,高年级学生遂酝酿罢课。父亲闻讯后非常着急,对母亲和我都讲过“学生虽是爱我,这样闹恰是害我,使某些人对我更加戒备和疑惧。”再三要我别参与此事,并说服学生,阻止事态发展。我也找王纪泽、李在方等同学转达此意,但未产生效果。校本部终于发生了挽留校长的“风潮”。事发后张景月立即亲临学校处理学潮,公开要求学生复课,否则严惩,同时又告诉学生刘校长另有重用,不是撤职,切勿乱加猜疑”。张集会训话时,一个特务连荷枪实弹包围了学校,如临大敌,当时有人看到军队还在学校周围架起了机枪。在此威胁下,学生坚持三天罢课后被迫复课。据我当时从旁观察,此次学潮纯系自发性质,并无政治背景。但它反映了广大学生对当局滥干校政的强烈不满和对父亲的拥护与崇敬;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十五联中的办学成绩和深得人心。

    142年秋,父亲被迫离开了他倾注全部心血,刚刚茁壮成长的十五联中,离开了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同事和渴求知识的青年学生,心情是十分痛苦的。到县府任秘书,他认为是使他失去了工作机会,放到县府是“作摆设,当花瓶”;舆论也认为他是“明升暗降”,实际上被撤职了。事后,父亲病了一场。一段时间内,在家闭门谢客,练练书法,写写日记,心情十分消沉。

    19431月,日寇扫荡,学校遭突袭,事先毫无戒备,凌晨大批师生在日军进攻下,仓皇向北乡撤退。我也随人群北去。至景明洼,被日军包围在不大的旷野中,非常危险。最后同几个同学一起在枪林弹雨中突围出来。辗转回家时,父母以为我已遭不幸,正派人准备去北乡搜寻遗体。经过这次险遇,又见学校复课无期,父母最后终于同意我离家去后方阜阳二十二中上学,我与同学杨恩源、王志成化装为商人于l943年清明节,离故乡,踏上了风雨坎坷的征途。当时我只有16岁。父亲送行时还一再嘱咐,到阜阳后拜访拜访他的老朋友,以便为他离开寿光,奔赴后方探探路。

    此次我与父亲分别后,只是1946年春节在济南有过短短相聚,几十年再也未再见过面了。

    父亲到县府任秘书后,实际上没有什么事可做。听说知识青年从军时,是他到十五联中作的动员,他自己也报了名,但未获批准。

     

    上一篇: 战时兴学桃李成荫——张文政
    下一篇:
    寿光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14 www.sgzx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1005224号
    地址:山东省寿光市文圣东街827号 联系方式:TEL:0536-562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