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寿光中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成立仪式顺利举行,标志着寿光中学教育事业迈入“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方位协同”的发展新阶段。此次活动由学校、家庭、社区、公安、医疗、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代表共同参与,通过思想碰撞与资源整合,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打造立体化支持网络。
协同发力 各方角色精准定位
1.学校:从“主导者”到“统筹者”
孙曰亮校长指出,教联体的成立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健全协同育人机制”的生动实践。他提到仅仅依靠学校的单一教育不再适合孩子需求,必须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育合力,共同支持孩子成人成才。
刘东兴副校长从教联体成立的指导思想、达成目标、四个原则、领导小组及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工作汇报。他指出学校将牵头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将法治教育、心理健康等内容融入学科教学;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联动社区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家校互动活动传递科学教育理念,缓解焦虑情绪。
2.家庭:从“配合者”到“合伙人”
家委会主任郭文波在发言中强调,新时代家庭教育需摒弃“唯分数论”与“放任自流”两端,倡导家长成为孩子的“习惯养成导师”与“心灵倾听者”。具体行动包括:通过“沙发对话”替代“餐桌质问”,关注孩子情感需求;家长发挥职业特长,开设职业体验等活动;组建家长护卫队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助力实践活动组织。
3. 社会:从“旁观者”到“守护者”
法治护航:洛城派出所王文平警官承诺定期开展防欺凌、反诈骗等专题讲座,并建立警校联动应急机制。心理防线:寿光精神卫生中心刘增艳副院长团队将提供免费心理测评与危机干预,开通24小时援助热线。实践赋能:联合企业、公益组织开辟职业体验基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携手同行 共创教育美好明天
教联体的成立不仅是教育模式的革新,更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体表达。正如寿光市教育与体育局家庭教育科卢志军科长所言:“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打破‘孤岛效应’,让每个环节都成为赋能成长的支点。以开放包容姿态,谋求长远发展。”
未来,寿光中学将进一步深化三方协作,强化制度保障,细化责任清单,深化内涵发展,探索“家校社共育”课题研究,打造区域样板,扩大辐射效应。
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扬帆起航
当家庭的爱与智慧、学校的责任与担当、社会的资源与力量汇聚成河,必将浇灌出最绚烂的教育之花。真正的教育从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在协同中孕育希望,在融合中创造未来。期待更多力量加入这场温暖的接力,共同书写青少年成长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