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三步六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二、研究团队
为了高效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学科素养内化于课堂教学,进一步优化学校学科资源,学校决定在现有的“高效互动 合作共赢 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展新高考下课堂教学研究,成立新高考下课堂教学研究团队,制定新高考下“三步六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团 长:黄本东
执行团长:李福学
副团长:刘东兴 毕德亮 何祥坤
成 员:
科室主任:韩法兴 韩波文 王新胜 张正斌
级部成员:王久亮 韩 鹍 韩守德 苏明山
教研组长:李玉玲 李子修 李 霞 张文波 张丽美
备课组长:张晓静 孙彦华 王海玲 李红玲
王 敏 王广智 宋亚琼
任课教师:柴 芳 于文娟 赵 敏 王 萍 李世梅
王晓杰 崔新星 孙伟健 牛梦竹
三、实施方案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学科基本素养是学生或学者在本学科内所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这些素质是通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所形成的专业思维,通过这种思维促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增加基本专业技能,形成专业基本经验,从而达到某门具体学科所要前进的基本目标。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基本品质、基本态度等几个方面。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一)“高效互动 合作共赢 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主要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培养的过程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是个体认知与元认知建构的过程,是在外界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
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重点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入手,以“高效互动合作共赢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为抓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深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认识。这种模式适用课型包括知识新授课、总结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实验探究课等。
“高效互动合作共赢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理念是“高效互动合作共赢”,具体解释为“师生合作互动,以求教学相长;生生合作互动,以求共同进步”。
“三步六环节”架构
【第一步】自学互助。包含两个环节,①学生自学;②同学互助。
【第二步】展示点拨。包含两个环节,①学生展示;②教师点拨。
【第三步】巩固提升。包含两个环节,①训练巩固;②总结提升。
高效课堂架构的具体解读(以讲评课为例)
v 【第一步】自学互助。
v 第一个环节。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的环节。学生结合参考答案对出错的题目自查自纠。对基础性的错题和技巧性较弱的错题力争在此环节解决。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好,留待下一环节请教组内同学。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v 第二个环节。同学互助,学生讨论交流的环节。按照事先划分的学习小组,组内同学展开互助学习。在此环节,先有小组长快速统计好成员们各自不能解决的问题,共性的问题由一人讲,众人听并讨论;个性的问题根据出错的人数再简单划分成2人组或3人组,由已掌握的同学讲,他人听并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v (学情反馈)在互助学习阶段,教师通过两种方式反馈学生还未掌握的问题。一是互助学习过程,教师要巡视各组,倾听了解学生的困惑;二是互助学习结束,由各小组长把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写在反馈卡上交给老师,老师快速浏览各小组的问题,统计好等待展示点拨。
v 【第二步】展示点拨。
v 第一个环节。学生展示。学生用两种方式展示,一是让学生展示解题的错误思路;二是让学生展示正确解题思路。
v 第二个环节。教师点拨。同学、老师对错误及正确思路点评、点拨。大胆让学生分析讲解总结登台。
v 【第三步】巩固提升。
v 第一个环节。训练巩固。教师针对重点、难点、弱点,设计好变式训练题,指导学生训练巩固。
v 第二个环节。总结提升。针对本节牵扯到的知识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最后教师补充梳理。
(二)将“微课”融于“三步六环节”课堂
在“三步六环节”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下,依托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微课”教学实践。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到来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一些基本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习课去学习,微教学就能够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以“微课”为载体,转变师生观念、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转变教师教学行为,让教适应学,让教辅助学,让教服务学。实现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向“微”教学模式转变,努力克服学生长期以来依赖老师“教”的学习习惯。
1.自学互助
学生通过教师精心编制的导学案及针对核心知识点、疑难点录制的微课,认真自学,互助完成基础知识储备。要做到先学后教,不学不教,不做不教,不批不教,以学定教。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编制导学案。
2.展示点拨
学生通过导学案的学习、预习检测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知识及方法上的问题及困惑,向同学、教师寻求解决方法。疑难突破是课内学习的核心步骤,可分为四个环节,既学生提问,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师生互动四个环节。
3.巩固提升
巩固:的主要形式是习题检测。检测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设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布置一些有趣味性、挑战性、创新性的题目。对学习基础稍差的学生,要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从基础为主,从最差的学生抓起。保证上层学生吃得饱,下层学生吃得了,人人有事做,人人得到发展。
提升:激励学生归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全面推广“思维导图”,完善知识网络。总结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对知识的总结,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对规律性的东西予以总结,对做错的地方要着重标明,对于知识的不足要强化课后训练。二是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对体现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思维进行总结。
“微教学”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简单高效,化繁为简,只学核心,不学陪衬,没有繁琐的理论,只有简单的方法;只学最需要的,只学最有用的,让学习更高效,一次一小点,积少成多,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老师能起到因材施教,个别辅导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以后的“微课”教学将逐步被互联网替代。在不久的将来,“微”教学课堂会在寿光中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寿光中学的课堂改革将引领微课建设,促进教学变革。
四、措施保障
学校级部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科学安排每学年授课科目,特别是控制高一年级必修课程并开科目数量。学科课程设置必须建立在三年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严格控制周课时总量。探索建立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统筹教师调度、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学设施配套等资源和条件,为走班教学的实施提供保障。选课走班,我们学校将选择“不走”+“小走”的综合模式。“不走”模式即“固定3科”,“小走”模式即“定2科走1科”。
在大学科组建设的保障下,学科资源网络共享是研究新方案、新课标、新大纲的不二保障;校级公开课更是学科教研的依托和纽带。